大家看到,公司最近几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,但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,趋于白热化。当整体市场供大于求,细节决定成败,企业没有任何犯错的机会。
十年前犯一个大错误,也许还有机会;今天犯一个细小的错误,可能就没有机会了。
我们要把握新能源变革的历史性机遇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最基础的要求,就是要打造产品的竞争力,其实就是在创新的基础上,加上品质和成本。
品质,是产品的生命。没有过硬的品质,就打不开客户的大门,产品就是废品。比亚迪发展到目前阶段,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,而能打败自己的只有品质,品质是我们生存的根基。对于品质的敬畏和遵守,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。
比亚迪每年制造的是数千亿、未来要达到数万亿规模的产品,只有靠稳定的品质才能把品牌传承下去,才能让客户选择我们,把先进的技术真正赋予消费者。
公司强调“造物先造人”这个核心,人的品质不好,产品品质从何谈起?
日本的制造业很强大,品质也是世界最领先的,但研究发现,他们并没有独特的设计手段,也没有太多理论化、科学化的管理技术,他们只是认认真真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更好,力求最好。
品质最怕“认真”两个字,日本经验告诉我们,取得高品质并不难,难的是每个人做每件事都一丝不苟、认认真真。有个故事,日本餐馆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,一个外国留学生取巧只洗了三遍,结果这个留学生在日本再也找不到工作。
如果说“造物先造人”是一种理论,没有实际考核方法,那么“认真度”作为具体表现形式,很容易进行客观测量和评价。
公司规模越来越大,员工越来越多,虽然有各种规章制度在规范行为,但如果只讲制度、只强调纪律,使用处罚的方式,进行强压式管理,是无法留住优秀人才的。
我们常说,靠文化来经营企业,是最高境界,围绕造物先造人,通过品质文化长期培养,实现客户满意和全员素养两大目标,感染和影响每位员工,让大家看到的、听到的、想到的,以及所说的、所做的都是规范的行为,形成潜意识和习惯,并对不当行为产生反感和厌恶情绪,使员工从被动的不敢犯错变成主动的不想犯错、从被动解决问题到主动寻找问题。
客户满意和全员素养,两者相辅相成,最终都是为了提升竞争力,为消费者提供更好产品和服务。比亚迪从创业初期主要依靠人的经验和素质进行品质管理,到后来引入大量品质管理工具,不断塑造一个讲品质、重过程、严控制的企业。进入新发展阶段,我们希望品质管理能上升到更高的文化建设层面。
在具体品质工作上,我们要遵循预防为先、严守规则、闭环管理三大原则。最后,做好品质文化123,我们提出两点要求:
第一,要搞懂机理研究,搞清楚背后的底层逻辑。
今天我们说的各种流程也好,各种标准也好,这都是形式,当然很重要,但背后有它的机理和逻辑。
任何品质问题,都需要仔细研究机理,找出真正原因;不能简单的把品质问题,归结为个案。公司以前也遇到过一些问题,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为个案,没有分析清楚原因,导致问题进一步爆发,造成更大损失。
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,我们都要抓住问题不放松,分析因果关系,做到真正掌控。机理研究,越到深水区,难度越大,但越有大的突破,越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。今天,行业进入淘汰期,企业已经没有犯错的机会,我们要吸取教训,加强机理研究。
第二,品质文化既要向上拔高,更注重向下落地。
集团品质管理要继续提升和加强,形成一定的高度,做好品质理念、品质文化和闭环管理。
品质处要思考如何把品质管理上升到集团层面,构建品质软性体系,搭建好品质文化落地应用模型,更好的服务业务。
只有把品质理念、体系和文化打造好,公司各项品质工作,才能真正按照精益求精的思路向前发展。公司各层级业务单位,要做好宣贯解读,让员工都能理解并牢记品质文化123,推动在实际工作的应用落地。
品质不是喊出来的,而是做出来的,要形成浓厚的品质文化氛围,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和匠心呵护。
我们是制造业,需要通过一丝不苟的精神、扎扎实实的行为,为公司服务,为社会创造价值。我们要通过点点滴滴,把大家规范起来,形成合力,把产品做到极致。
我们就是要靠这些懂规则、遵章法、守制度的员工,把一个个复杂的产品和各种技术向同一个方向实现,然后不断的迭代。我们需要这样的团队,需要这样的干部,需要这样的基层员工,共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,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。
发表回复